微信号:339024660

加群领资料

339024660

微信扫二维码

加入QQ群

1025215471
回到顶部

东莞理工学院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公办 本科 理工

院校分数 评说学校 学校PK
隶属于 成立于 办学性质 院校类型 学科层次 地区
广东省政府 1990年 公办 理工 本科 东莞
  • 大学解读

粉丝专享页面:2022年高考志愿填报你问我答(勋哥本人视频解答)

从12月1日开始,这个页面将记录我对粉丝朋友在微信群内提出的问题。 我将粉丝提出的问题,按日期汇总在这里。 这里, 纪录了我们一起努力的时光! 这里, 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的将来加油! 大家有问题,记得加微信提问,勋哥每天都会更新答疑视频的! 12月1日答疑视频: 1、北京考生,想报考物流管理专业,没选物理,有哪些大学可以读? 2、广东... [详细]

广东被超级低估的院校,马上升大学!实力暴涨,低分考生的福音!

... [详细]

超值双非大学,培养工程师的领头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详细]

  • 东莞理工学院简介

  东莞理工学院是东莞第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省市共建,以市为主,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任名誉校长。学校于1990年筹办,1992年4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变更为本科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06年5月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5月提前参加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以良好成绩通过,2010年6月与清华大学等61所高校一起被批准为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012年获批为“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5年9月被确定为广东省重点支持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单位,2018年5月被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8年5月学校开设国内首个“杨振宁创新班”,2018年10月成立国际联合研究生院,2018年11月,学校大学科技园被入选 “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单位”,2019年7月成为全省唯一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示范校。2019年起,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和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两个学位点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筹集社会捐赠教育发展资金6.2亿多元(包括现金和实物),校友会2019中国大学社会捐赠排名第34位。
  现有松山湖、莞城两个校区,其中松山湖校区坐落在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路1号,占地1800多亩;莞城校区坐落在莞城区学院路251号,占地340多亩;教职工1600多人,其中正高职称人员170多人、副高职称人员360多人,博士740多人;有普通全日制学生19480人,继续教育学生18799人,迄今为地方培养各类人才约11万人。图书馆总建筑面积45020平方米,累计藏书201万册,有70个数据库、172万册电子图书等数字资源;建成万兆带宽主干、两条40G主干,基本实现千兆带宽到桌面的校园网,3.8万个信息点,建成覆盖全校的无线校园网,AP数量6600多个,出口带宽115G。
  学校建有17个实验教学中心,其中10个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了以工学为重点,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设有18个学院、52个本科专业。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招生,在13个省(市、自治区)部分专业第一批本科招生。
  凸显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学校主动适应和支撑引领社会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确立“坚持知行合一、立德树人,着力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求,勇于担当、善于学习、敢于超越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2018年6月21日,我校作为唯一的地方院校代表,在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做大会发言。开设国内首个“杨振宁创新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东莞理工学院—文华数字化课程中心荣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优秀案例”。2018年获得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项;承办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赛事,获得季军。在 “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连续三届捧回“优创杯”。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创新创业活动,2018年获广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组织高校奖”和1银3铜的好成绩;完善“攀登计划”学生科技学术孵化平台,获批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2018年—2021年)。学校被确定为广东省教育厅第三批“易班”建设试点高校。编制了一流本科教育2025行动计划。
  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中获 “优秀组织(高校)奖”,四支代表队分别获省1银奖和3铜奖,另外连续三届捧获“挑战杯·创青春”大赛“优创杯”,五获优秀组织奖。2019年5月,第十五届“挑战杯”广东省省赛,我校首获“优胜杯”,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1项。2019年8月,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上,分别获得主赛道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优秀组织(高校)奖”,团队方面获得2银2个铜的新突破,2019年1月,在浙江大学举行的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得1铜,创造了我校参加“互联网+”比赛历史新突破。
  招生方面继续保持良好势头,生源质量进一步提升,其中2019年市外理科最低录取分超出高分优先投档线9分。2005年以来,学校(含联合培养基地)共招收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649名,其中已毕业282名,在读367名;2018年首个博士联合培养项目正式启动,招收诺丁汉大学、斯威本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共9名。学校教师中获合作高校兼职研究生导师资格210人,博士导师资格26人。学校自2019年开始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术硕士和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共79人,两学位点共有100位教师通过学校硕士研究生导师任职资格认定。历年毕业生就业率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4%以上。
  大力开展学科建设工作,打造学科专业集群坚实基础。瞄准国内外学科发展前沿,调整优化学科和专业。根据国家、区域科技和产业发展需求,重点打造智能制造、绿色低碳、创新服务三大学科专业集群。学校获批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资源与环境被增列为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化学工程、电路与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工程、环境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6个广东省重点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等3个学科纳入省教育厅“特色高校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根据2019“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位居全国第104名、省内第6名,是我校首个进入全国前100名、且排在前50%的学科。新获批4个工科专业,理工科专业34个,理工科专业占比为66.6%,理工科专业集成度进一步提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化学、软件工程获得IEET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证书。
  高层次人才资源加速集聚,建设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围绕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奋斗目标,学校确立了人才强校战略核心地位。坚持“内稳外引”和“引育结合”,建有4个海外创新中心和人才工作站,以超常规措施,面向全球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与产业一线、把握智能制造领域关键技术的“杰出人才” “学科领军、骨干人才” “产业精英人才”以及创新创业团队,首批遴选校内18位教师进入学科领军、骨干人才特聘岗位。近三年共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博士等近500人,包括徐建中、陈和生、周炳琨、王立军、卢秉恒、杨志峰等双聘、特聘院士9人(含境外院士1人),柔性引进院士2人(含外国院士1人),其他杰出人才2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现有 “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省级培养对象11人;实现东莞市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珠江人才计划”“珠江学者”零的突破;大力加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现已招收博士后100多人。
  大力开展师资培训,助推教师师德师风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围绕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奋斗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知行合一,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开展一系列的师德师风宣传教育活动。自高建以来,每年均组织多批次骨干教师和新进教职工开展线下的师德师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班,课程思政能力提升训练营等系列培训和提升项目,同时于近年开始拓展线上有关“厚植弘扬师德风尚 做新时代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网络培训示范班。
  紧紧围绕全面提高教师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自主实施高等学校岗前培训,辐射周边高校,自2019年以来组织实施2批次共313人完成岗前培训学习。并且着力教学科研管理全方位涵盖,为教职工提供有关行政管理能力提升、教辅素质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加强、国际化语言能力提升以及部门核心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等多方位、全覆盖、高质量的能力提升培养和研修方案;自高建以来共计送出38批次,合计超1013人次的研修、培训队伍。
  格外重视学术教学科研交流,持续大力度支持教师个人能力发展,自高建以来共评选国内访问学者90名和国外访问学者129名,国外访学地点涵盖11个国家、65所国际一流学校;另外鼓励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提升自身综合能力,自高建以来审核继续教育学时登记达4475人次。
  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构建服务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近三年,承担了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9项,科研总经费13亿多元,在工业废水电催化氧化深度处理装备及应用、电镀废水处理技术及设备、光固化成型方法、半导体照明产品质量检测等领域突破系列关键技术,形成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学校先后以主要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等系列国家级、省部级及市厅级科技奖励。有力支撑中国散裂中子源建设,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共建4个联合实验室,为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建设研发系列重要装置,加快建设“东莞理工学院—中国散裂中子源多物理谱仪”项目。建有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等各类省级科研平台27个,东莞市重点实验室等市级科研平台33个。组建20多个高水平学科科研团队。牵头组建东莞市先进光子技术研究院,积极参与材料科学广东省实验室建设。着力建设科技创新研究院,成立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等,在2018年全省高校科技创新暨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工作推进会,学校获得“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单位”称号。
  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形成多元国际化办学格局。作为广东省五所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中唯一一所于2017年成功获批成立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高校,学校获批设立东莞理工学院——法国国立工艺学院联合学院,首批在智能制造相关的通信工程、软件工程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3个专业开展合作,引进法国成熟的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和师资为东莞乃至珠三角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工程师人才,近三年招生315人。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等世界前100的名校创新方式正式开展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2018年3月,汤加王国国王图普六世应习近平主席邀请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专门到访学校并达成汤加留学生合作意向。截止目前,与英、美、加、澳、法国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58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作为“中拉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联合实验室”共建成员与古巴、巴西、厄瓜多尔、秘鲁、墨西哥等5个国家共8所拉美大学(研究机构)达成合作。获欧盟委员会立项批准3个“伊拉斯谟+”计划交流项目。2015年成立广东省首个粤台联合培养项目粤台产业科技学院;在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等建有3个海外创新中心。国际学院成立三年以来,累计招收来自37个国家的322名留学生。设立全英班作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国际化教学改革试点,采用全英文教学,为区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学校已成功跻身地方高校“第一方阵”,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19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中,位列2019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第188位,比2018年的位次(第229位)提升了41位;在全国非“双一流”大学排名中,位居全国第73位;在中国理工类院校排行榜中位列第65位。
  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立“两步走”中长期目标:到2025年,建成一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教师队伍发展生态体系、科技成果全链转化体系、智慧教育服务管理体系等“四个一流体系”。在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数、科技成果奖数、研究生规模、ESI世界排名前1%学科数、服务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数、授权发明专利数等六项关键发展指标实现“倍增”,力争在获得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更名大学、进入国家“双一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等方面实现突破,综合实力进入全国高校100强、理工类高校40强,基本建成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到2035年,学校综合实力位于全国前列,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成为东莞城市品质提升、产业发展的重要贡献者,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文化、社会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成为全国高校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成为海内外优秀人才和各方学子的向往之地,全面建成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
  在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校党委行政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员工,以更高效率的改革创新、更高层次的开放合作、更高境界的担当作为,落实“学而知不足”校训要求,丰富“知行合一、立德树人”办学思想,倡导“爱国奋斗、追求卓越”莞工精神,秉持“守正出新、登高致远”战略理念,践行“以卓越的创新教育与实践造福社会”的价值追求,加快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国内一流、代表东莞形象的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培养输送一批又一批勇于担当、善于学习、敢于超越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 中外合作办学
下载中外合作数据
选大学工具
更多
学校评说
更多
在校生数据
本科生人数
研究生人数 800 人
国际学生人数
男女生比例
64% 男生
36% 女生
资料下载
更多

微信扫一扫关注

勋哥客服微信号:

339024660

勋哥志愿填报QQ群:

1025215471

一起交流学习!